关注:
你当前的位置 > 凯时kb88kb88 >
凯时kb88kb88
孙湛博:扩大中欧班列“朋友圈” 改善“重去轻回”现象
页面更新时间:2024-02-07 00:43

  开行超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这是中欧班列(成渝)2023年的“成绩单”。目前中欧班列(成渝)运行线个城市,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

  有优势,也有“短板”。1月25日,四川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孙湛博指出,应扩大中欧班列“朋友圈”,改善“有去无回”“重去轻回”现象。

  作为物流方面的专家,孙湛博长期关注中欧班列(成渝)的运行。他发现,实际运行中,班列面临去程货物较多、回程货物较少或者没有的情况,导致了运输效率低下,成本增加,班列的经济效益打折扣,长期的贸易出超影响沿线贸易伙伴的积极性。同时,回程货物种类单一、价格偏高,对地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

  究其原因,在于货物需求不平衡、缺乏匹配机制。由于市场需求、季节性因素、信息不对称和供需匹配机制缺失等,导致了去程货物较多、回程货物少。同时,国际局势不稳导致贸易摩擦、贸易壁垒和政治风险增加,增加了回程运输的不确定性,对货运时效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中欧班列跨境运输手续复杂,跨境铁路运输手续、报关手续繁琐,增加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此外,一些班列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市场扭曲,以及国内国际市场同频共振尚未形成。

  孙湛博认为,应依托相关国际组织、有海外背景的群众团体开展工作,与沿线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建立合作和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研究和制定中欧班列的运输计划,为相关国际企业在成渝地区设立办事处提供便利条件,争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蓉设立分会场。

  同时,统一各类货运信息的数据标准,整合各方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中欧班列货运信息实时共享平台,包括供需、车辆信息、货物包装标识和运输信息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供需匹配和运力调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