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发布,建议收藏!山西92个特色专业镇、10条重点产业链全景简介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和省能源局印发的《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山西要打造10条煤化工重点产业链。
“分布在三晋南北的特色专业镇如繁花绽放,呈现出勃勃生机,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6月28日启幕的首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说。
截至目前,山西共有92个省级、市级专业镇。这92个专业镇都有哪些?分布在哪里?有何特色?本文梳理了山西92个特色专业镇的各自情况、亮点、特色。
◆2022年全市白酒产能19.5万千升,产量17.7万千升,占全省白酒的五分之四、全国清香型白酒的五分之一,产值201.5亿元
◆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汾阳王”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汾杏”等19个省级著名商标
②“三区”建设(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中国酒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球知名酒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
③六大发展目标(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储酒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条持续完善、白酒品味持续提高、酒文旅融合大见成效、专业镇发展效应凸显)
④六大工程(创新生态培育工程、产业集聚提升工程、全产业链提质工程、品牌提升创优工程、品质提升工程、融合发展工程)
①白酒产业园、包装材料产业园、商贸物流产业园、酒文旅融合产业园、康养度假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
定襄县法兰产业历史悠久,现有企业189户,年生产能力达130万吨。锻钢法兰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左右,风电法兰占全国市场份额60%左右。锻钢法兰、不锈钢法兰、风电法兰、锻件等20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出口国外,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利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
◆充分发挥1家国家级检测实验室、8家CNAS认证和省级以上检测实验室作用
◆全区拥有各类铸造企业112家,其中规上企业66家,年产能188万吨,年产量120万吨,年产值76亿元
◆玛钢管件占全国市场2/3以上,电力金具占全国市场4/5,经销网点遍布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3000余家
◆形成“5+3+N”产业矩阵(由传统玛钢管件、沟槽管件、电力金具、五金铸件、井盖雨篦五大类初成品转型发展至健身器具、消防器材、阀门三大类新产品,并不断向航空铸镁铸铝件、核电不锈钢焊接件、汽车高铁铸钢铸铁件等领域延伸)
◆发展会展经济,将“太谷玛钢铸造产业投资交易博览会”打造成国际知名、行业唯一的专业展会
◆形成遍布国内外、从业10万人、642家企业、600万吨产能的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达到30%
◆40余家企业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2家企业通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28家企业通过CRCC铁路认证,30家企业具有出口资质
◆获得各种专利315个,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8家、省市县企业技术中心1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
◆主导和参与制订修编国家标准15个,制订发布《混凝土外加剂自律公约》《铁路工程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等4个全国唯一的外加剂国家级团体标准
◆形成陶瓷原料、陶瓷生产、烤花、包材、陶瓷机械、窑具、窑炉制造、模具制造、花纸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条
◆日用陶瓷产品50%左右出口欧美、中亚、中东等地区,从业人员达5.6万人,本地用工比例达75%
②建设以食品工业园为轴的平遥牛肉产业园共有各类牛肉生产经营单位50户,从业人员共计1500余人
②现有漆器龙头企业、大师工作室以及个人小作坊等漆器生产经营单位160户,相关从业人员5600余人
◆2023年底,争取新增平遥牛肉规上企业2户、推光漆规上企业1户,牛肉产值突破20亿元,推光漆产值突破1亿元
◆坚持靠前主动服务,积极协调项目、资金、人才、土地、能耗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专业镇汇聚
◆产品主要包括酒具、茶具、咖啡具、蜡台、风灯、水升、果盘、糖盒、花瓶和工艺品10大系列8000多个品种
目标:将祁县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特色产业发展试验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全国高质量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产销售基地
◆重点建设以玻璃商贸城、双创园区、电商基地、玻璃博物馆、玻璃艺术中心、物流园区等为主要内容的玻璃产业新城
◆强化与太原海关以及综合保税区业务合作,畅通玻璃器皿国内物流和国际出口渠道
◆继续开展玻璃器皿“行业技能大赛”和“工艺美术大师”“玻璃器皿工匠”评选
◆建立专家工作站和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高效运转的产学研体系与理论+实践平台
◆清徐县共有食醋相关企业81家,省级食醋技术研究专业中心4个,国家4A级醋文化旅游景区3个,“中华老字号”品牌2个
◆主要产品有潞党参口服液、复方灵芝健脑胶囊、十子强肾酒、党参酒、党参膏和党参连翘药茶等
◆专业镇中药材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力争实现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34%和15%
◆培育专业镇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合作科研机构16家
◆“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10个,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比例达到60%
②实施6大工程:主导产业提升工程、科技创新支撑工程、产业融合示范工程、绿色农业示范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④建立“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龙头企业检测站+基地检测室”三级检测机制
⑨开展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苗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组织购销、统一加工储存、统一注册商标、统一核算“八统一”帮扶模式
◆截至2022年底,全县共有黄酒企业30家,生产企业15家,黄酒企业设计年产能2.04万吨,储能1.2万吨,年产量5000吨左右
◆制定出台《代州黄酒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构筑酒旅融合、产城融合“2”大发展轴线
◆实施主体倍增、产品研发、数字转型、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文化挖掘“8”大工程
◆“1”:成立代州黄酒专业镇发展领导小组,制定《2022—2023年代州黄酒专业镇建设行动方案》
◆“10”:集中开展科技、人才、金融、税务、数字、品质、品牌、标准、文化、合作10项赋能专业“镇”兴专项行动
◆“5”:建立完善总调度分协调统筹推进、总任务分举措清单管理、专班运行专人负责、总统计分梳理信息通报、点督导面落实问题整改5项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
◆“5”:实施代州古城黄酒主题文化街区、雁门王酒业有机黄酒酒堡及10万吨有机黄酒生产线、雁门山黄酒文化产业园、雁门关酒业5000吨黄酒智能化生产线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合作、金融、人才、数字、品质、品牌、标准、文化、科技、税务等10大赋能专业“镇”兴专项行动
依托太钢集团,利用太钢的不锈钢资源优势,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延伸不锈钢产业链条,提高太钢不锈钢就地转化率,打造百亿级“不锈钢(特钢)”产业集群。
主要产品包括:200系、300系、400系以及双相钢、耐热钢、镍基合金等全系列各钢种加工,涉及电梯、机械制造、轨道交通、地铁、医疗、食品饮料机械和家用电梯刀剪等制造行业。
以上兰片区为承载,依托源瀚科技、沪硅、天成半导体、晋西春雷等企业,精耕细作子产业链,形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现有企业7家,主要产品包括蓝宝石晶体、晶棒、集成电路框架材料、大硅片、碳化硅材料等涉及LED 照明、高压电力传输、家电、5G 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依托梅芝园艺基地、振华园艺基地、绿加源庞家寨园区、康培产业园区,抱团发展、强强联合,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创业创新提供新动力。
曾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科普示范基地、山西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山西省花卉协会示范实训基地、山西省农业休闲与文化旅游示范点。
以西温庄乡为承载,依托山西电机厂发展高效节能电机系列产品,聚焦梯次培育,依托产业链招商,招引上下游企业,推动电机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电机制造基地。
目前主要产品有高、低压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隔爆型、防爆型高效节能三相异步电动机,各类高、低压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等。
以阳曲县转型发展产业园区为承载,依托山西钢科国产宇航级碳纤维领军优势、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优势,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碳纤维特色专业镇。
黄花种植历史自北魏时期而始,至今已有1600余年,是全国黄花重要主产地。主要产品有黄花干菜及黄花酱、黄花啤酒等十大类100余种黄花加工产品。鲜菜年产量10万余吨,加工干菜1.2万吨。
大同黄花及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达20%以上。拥有省级黄花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历经多年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已成为大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之一。国药威奇达、振东泰盛、普德药业等知名制药企业均聚集于经开区医药专业镇内。
目前,经开区医药专业镇拥有各类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500余个,专利总数达149件,亿元以上销售品种20余个,产品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饮片与制剂四大系列,形成了头孢类、青霉素类从基础原料到终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
轨道交通是平城区制造业中的优势产业。中车大同公司以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如今已成为我国专业的电力机车生产制造基地、平城轨道交通专业镇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带动了区域内一批中小企业参与铁路装备产品生产研发业务,专业镇轨道交通装备集成化水平逐渐提高。目前,专业镇拥有专利总数331个、商标品牌1个,拥有3项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拥有专业计量中心和专业实验中心。
再生金属作为广灵经开区重点发展产业,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链基础,涵盖再生铅、再生锌、再生铝等多个品类。目前,全县上游交易市场、中游铝锭加工、下游精工铸锻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格局初步搭建成形。
2022年,全县再生金属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3户,其中7户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75亿元。
灵丘在能源、区位、生态等方面要素均具备发展数据中心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2018年秦淮数据落户灵丘,2021年、2022年陆续引进京东数据集团、秦云数据集团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推动数字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
2022年3月,灵丘经济技术发展园区被工信部确定为数据中心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环首都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的完整布局。
浑源县地处北岳恒山脚下,独特的生态环境为黄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名贵中药材黄芪的集中产区,也是全国“正北芪”原产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采刨加工史。
截至2022年底,全县从事黄芪种植加工的企业共435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从事黄芪种植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40户。2023年,全县黄芪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3亿余元。
云冈区境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矿众多,是一个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能源型工矿区。长期以来,该区围绕煤炭产业产生了许多煤机制造企业,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丰富产品种类,壮大延伸产业链条,逐步走上煤机制造专业镇的道路。
目前,云冈区煤机制造业基本涵盖了绝大多数品类的煤矿机械设备,具备各类煤矿设备检修资质,能满足煤炭生产的全过程需求,拥有煤机制造企业98家,生产制造的煤机产品包含50多个大类、上万个品种,产品远销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
怀仁市是全省“一县一业”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县、首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怀仁市羔羊肉业专业镇主导产业为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年屠宰加工能力600万只,年出栏育肥羊300万只,出栏数量占全国出栏数量的0.94%,目前,年出栏羊3000只以上的养殖场157家,屠宰加工企业12家,从业人员达5万,2022年度实现产值51.8亿元,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48亿元。
龙头企业为怀仁市金沙滩羔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朔美羊肉业有限责任公司、怀仁市锢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怀仁新龙羔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山阴现代乳业发展近70年,贯通一、二、三产业,全县存栏奶牛8.5万头,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县鲜奶日均产量830万吨,全链条乳业产值达30亿元,建成标准化奶牛园区86座,形成了“料牛奶”“产运销”两大产业链和规模化乳品产业生态圈。龙头企业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是全国十制品企业之一。
2022年,全县乳业产业营收31.2亿元,企业员工年均收入5万余元,奶户年均收入10万余元,农户年均收入3万余元。
山阴县地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黄金种植区,种植小米等粮食作物历史久远。目前,该县富硒小米种植面积8万亩,建成10个示范种植基地,覆盖12个乡镇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5万农户,从业人数2.8万,年加工富硒小米80万吨,硒含量为0.085,国内销量650吨,海外进出口贸易年交易3000吨,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全流程产业链。
山阴县钙基材料制造业优势特色是将传统生石灰加工为新产品微孔硅酸钙,使得产品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该县钙基材料制造业年产活性石灰56万吨、轻质石灰钙30万吨、微孔硅酸钙1万吨、生石灰30万吨、石灰石90万吨;企业数量8家,从业人数2000人,主要产品为生石灰、鸡饲料、精致氧化钙。2022年,全县钙基材料制造业实现产值1.9亿元,营业收入1.4亿元。
以日用瓷和建筑瓷为主,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涵盖陶瓷原材料的采掘和陶瓷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该县日用瓷产能可达到5亿件/年,建筑瓷4000万平方米/年;日用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明显,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今后,应县陶瓷将重点通过补链、延链、强链,使陶瓷产业进一步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方向迈进。
以奶牛养殖和乳品制造为主导,年产乳品1.31万吨,销售基础粉0.84万吨,成品1.31万吨,年产值6.76亿元。应县共有24家乳制品企业,2022年年产值为86亿元,营收75亿元。
截至2022年底,全县存栏羊100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近15多个,存栏30只以上的养殖户2000余户。右玉当地生产的羊肉产品已实现精细分割,并有中西式两大系列百余个品种,已注册“祥和岭上”“千户侯”“润羊”“大西口”“绿洲玉羊”“明鑫牧场”等20余个肉羊系列产品商标。
该县已形成上联基地、下联市场的产业链条,并基本构建起产、养、加、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依托朔州当地丰厚的煤矿资源,上世纪90年代,基于对煤矿开采设备及配件的使用和维保需求,一些企业开始涉足煤炭装备制造领域。经过30余年发展,该市已形成年产3万台输煤机械、1万台矿车、4万件液压支柱、550万件矿用配件的生产能力,占全市煤炭装备制造企业的90%以上;引进或自主培育了“一道新能源”“国润储能”“三元碳素”等国内省内驰名品牌。
“雁门白”是朔州酒业的老字号,传统酿酒工艺有百余年的历史传承。1984年开始,生产配制酒有冰芪酒、玫瑰酒、葡萄酒、红果酒、青梅酒等五个品种。到1988年产量达1000多吨,主要产品有“雁门白酒”“雁门大曲”“高粱白酒”等,质量较好,远销内蒙古、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
目前,该区共有9家酒类生产企业,其中,啤酒生产企业1家、白酒生产企业8家。
平鲁红山荞麦采用民间加工配方,结合现代化加工工艺,开发出三大类产品:一是面食系列,包括鲜面条、夹馅饼、干制龙须面、空心面、碗面、荞麦煎饼、葱花饼、灌肠、凉糕等;二是粥系列,包括荞米保健粥,杂豆方便粥等;三是膨化食品,包括小食品、荞豆面粥、面茶、乳粉等。
平鲁红山荞麦年加工5000吨红山荞麦及杂粮,产值5000万元,2022年营收5000万元。全区种植荞麦7.8万亩,产量1.4万吨,万亩收益约425万元,带动就业从业人员1200多人,人均纯收益3000元以上。
繁峙矿产资源丰富,铸造企业集中分布在砂河镇,东、中、西分别建有高炉,集聚优势明显,生铁铸造、再生铝、黄金企业产值达到80.16亿元。
繁峙县发挥当地铸造产业基础优势和独特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要素集聚,搭建研发创新、技能提升、服务保障、创业孵化、数字赋能“五大平台”,发展球墨铸造、工程机械、体育器材、汽车空压机配件、铝合金铸件和黄金白银制品“六大集群”。
目前,全市拥有144个厂家9000余职工,泰宝科技、佳诚液压、兴胜机械、东昌实业等20多家龙头企业,230多项专利、100多项专有技术,13家“专精特新”企业和5家“小巨人”企业。原平生产的智能型皮带输送机、露天矿电缆车、液压油缸、智能变频器、智能化托辊、高端矿用密封件等一系列品牌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型煤矿企业。
2022年,全市煤机制造工业产值逾25.6亿元,占民营企业总产值一半以上。
神池县把培育专业镇作为做强特色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用好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中国北方月饼之乡、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全省养羊重点县四块“金字招牌”,以胡麻、羊肉、月饼等六大地标特色产业为引领,以饼业公司、天牧科技、合什得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促进特色产品差异化发展,高质量推进特色食品专业镇建设。
五台县白云石矿产资源丰富,总储量约7亿吨,白云石是炼镁的优质原料,发展镁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该县以培育打造专业镇为抓手,围绕汽车、3C产品、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材料需求,发挥矿产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强化产业总体布局、提高原镁冶炼技术、加强重点产品研发,积极构建集设备制造、材料制备、产品加工、废料回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截至2023年3月,该县有药茶加工企业9家,形成九峰、芦芽一族、管涔仙草、汤朝茗香、黄岭山茶等多个茶企品牌,生产能力300吨/年。
该县以“一轴四镇十村”为承载主体,产销紧密衔接,三产深度融合,纵向延链和横向成群并举,药茶药材和艾草山珍互促,推动药茶产业由成型向成势跃升。
定襄现有木雕、石雕、葫芦雕、泥雕、纸雕、面雕六大类,主要分布在宏道镇、河边镇和晋昌镇。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定襄雕刻产业,定襄县初步确定了聚焦定襄六宝、搭建行业协会、实施七项工程、开放三大展馆、推动三旅融合的“61733”发展路径,促进“产、人、文、创”协同发展,努力将“定襄雕刻”专业镇打造成为产业特、创新强、体制优、形态美、辐射广的特色专业镇。
作为全国重要的焦炭生产供应基地,焦化行业是孝义的传统支柱产业,炼焦历史悠久。目前,孝义市氢能专业镇焦炉煤气副产氢20万吨/年,燃料电池用高纯氢2万吨/年,甲醇80万吨/年,合成氨25万吨/年,精苯及甲苯、二甲苯10万吨/年。
交口县围绕“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总体目标,研究制定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叫响打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食用菌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该县已形成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八个统一”运行体系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化运作模式。
逐渐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镁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固废处理”全产业链条。
目前区内有铝镁产业链企业8户,分别为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山西一禾铝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正岸铝业有限公司、山西硕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元泰高导材料(山西)研发有限公司、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兴县铝大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阳县黑木耳产业主要集中在暖泉镇,暖泉镇片区种植规模占全县种植规模 75%,已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中阳县着力打造黑木耳特色小镇,促进食用菌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策划举办富有中阳特色的“黑木耳节”,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提升中阳黑木耳影响力。
目前,全县共有铸造企业11户,核定公示产能共100万吨,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砂型铸造、无箱射压消失模、黏土砂、消失模等,主营业务为电机壳、汽车轮毂、阀门等铸件、铸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柴油机曲轴、转向器壳体、刹车盘、制动鼓、水泵壳体、减速器箱体等各型号铸件。
文水县共有肉牛养殖场(户)3409个,规模以上1757个,年出栏肉牛21万头。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刘胡兰镇、南安镇、南庄镇,占全县肉牛的88.8%。
近年来,文水县持续加大对私屠滥宰、无票假票、无证无照小作坊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持续推进落地报检、出栏检疫、强制免疫、病死肉牛无害化处理、定点屠宰等科学化养殖举措,并高度整合现有的牛、猪、鸡养殖加工业和白酒制造业,逐步形成“种—养—加—饲—酿—有机肥”的循环产业。
近年来,交城县已逐步形成“极点带面”“多极共荣”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产销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硝酸铵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在国际占有率60%。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纺机和液压产业形成相互交融发展态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榆次“经纬纺机”和“榆次液压”两大“母企”开枝散叶孕育出206户纺机、液压生产制造和配套企业,2022年纺机液压产业总产值达55.37亿元,从业人员规模达8841人。
拥有医药产业链企业34家,围绕中成药、胶囊、药用包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有中成药的上游产业中药材种植、驴、蜂蜜养殖等,胶囊的原料产业纤维素制造以及复合膜、铝箔、PVC、大吹袋、纸箱等各类医药包装。
规上企业有山西广生胶囊有限公司、山西天生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广华源药用包装有限公司、榆社县广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4家。
腐植酸正常运营企业31户,备案产能共计200余万吨,主要分布在灵石县两渡、翠峰、南关等乡镇。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等设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矿源黄腐酸钾年产值可达6亿元,腐植酸钠、腐植酸钾、黄腐酸钾、含腐植酸有机肥、含腐植酸水溶肥等设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主要销往市场国内有云南、广西、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国外有南非、菲律宾、印度等。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介休碳素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拥有炭素产业链企业74户,其中中游碳基制品企业25户,形成介休独特的品牌和地理地标性产品聚集效应。
为推动专业镇加快发展,介休市聘请湖南大学特炭科技团队,为介休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书,“十四五”末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十五五”末实现产值翻番,炭素小镇经济将挺进全国前三。
太谷区现代医药行业位于南山一带,企业呈点状分布,主要涉及侯城乡、北汪乡两个乡镇,目前已有广誉远国药、黄河制药、元和堂等三户龙头企业。其中,广誉远国药获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也是山西省医药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域内现有福源昌、灯山井(四眼井)、千年井、龙眼井、百岁井等专业酿造企业,元庆隆醋坊等79家传统酿坊,产业主要分布于张庆、开发区、使赵、修文、庄子等区域。
区域内醋生产能力19.5万吨,酿醋企业总数98户,其中规上4户,年总产值达9亿元,醋产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
阳泉郊区是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现有耐火材料生产企业243家,拥有较先进的高温隧道窑86条,各类耐火生产设备2000余台(套),耐火产品年产量12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铝硅系耐材制品的16%。
耐火产品主要包括以硅酸铝质、硅质、锆质、镁质、碳质、轻质、不定形、特种耐火材料为主的八大系列100余个品种,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
盂县耐火材料产业历史悠久,在盂县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工业产业。盂县集中精力打造耐火小镇,着力发展耐火产业数字化,全力建设电商领域新型耐火交易及数据中心。
目前,盂县共有耐火企业39户,涉及产能311.6万吨,主要产品为耐火制品、细粉、骨料,2022年,耐火企业产量达63.9万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40%至50%之间,出口产品占比在30%至40%之间。
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等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冠山镇宋家庄村、张庄镇桃叶坡村等八个古村落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目前,平定砂陶以“中国砂器之城”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紫砂仓储中心、功能性紫砂研发中心“三大平台”,砂器文化示范园区、宋家庄陶瓷产业工业园区、砂器生产孵化园区“三大园区”为抓手,推进砂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中国砂器之城·平定”品牌知名度。
目前,“新能源电池专业镇”建设正处于第一阶段,建设主体是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相关辅材,中游的电池装配,下游的锂电池回收利用。
第二阶段将推进相关配套产业跟进,力争到2025年末,达到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与负极材料匹配量级。第三阶段将大力引入电池整装制造商,建成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千亿量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让“新能源电池小镇”成为平定县产业转型中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阳泉矿区煤机装备产业具备以液压支架、掘进机、采煤机、刮板机和皮带机“四机一架”配套能力,具备支护、采掘、电气等煤机设备综合配套生产、制造和质量保障能力,具备煤机装备井下安装工程、再制造、配件保障、大数据分析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能力。
阳泉矿区将进一步打造煤机装备矿用系列材料产业,与煤炭开采业相伴生,在由服务贸易类逐步转化为实体经济方面显示出鲜明的地区特色。
“富硒”产业是阳泉市着力打造的“特”“优”农业现代化产业。目前,阳泉富硒产业聚落已经形成,以6个富硒产业龙头企业为牵引,认证富硒产品52个,上游带动10余个生产基地和138个经营主体,下游带动科研推广、仓储物流、展销展示、电商推广等多个产业业态,成为少有的集群化经济体系。
潞城区精准布局未来,到2027年,力争形成“1351”产业链发展规模,即1户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3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户产值3亿元以上企业、10户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确保龙头企业数量达5家、骨干链核企业数量1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20家。
到2030年,力争碳基新材料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家、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5家、新增申请专利达30项、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15%,并努力推动形成5家以上省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长治市地处优质的玉米种植带,常年玉米播种面积32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在150万吨左右,玉米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占全省近五分之一。
龙头企业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玉米生物发酵与原料药的深度研发,开发延伸了玉米淀粉、葡萄糖、麦芽糖等十多个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体系认证,形成完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体系。
长治高新区出台了《长治高新区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关于加快信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聚焦电子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将龙芯中科(山西)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招引多家上下游企业,打造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以龙芯CPU为核心,引入联想开天、神州数码、卓怡恒通、量子芯云、中关村创客小镇等企业,形成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产业链。
专业镇以发展小米种植特色示范基地创建为切入点,突出特色强品牌,严格标准育品牌,搭建平台护品牌,在核心种植区沁州黄镇选取14个村庄作为创建示范点,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万亩以上,培育了山西沁县沁州黄(集团)有限公司、沁州黄镇沁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沁州黄小米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企业,年产值16亿元以上,带动就业人员10000余人。
武乡红色资源丰富,有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以及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砖壁旧址、前方鲁艺下北漳旧址、中央北方局党校上北漳旧址等重点红色景区。
作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为依托,实施太行山军事文化产业园项目,创建国家红色旅游5A级景区;持续推进以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为核心的“1+4”、以砖壁旧址为核心的“1+9”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
电商新业态正成为平顺县推动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增加就业、助农增收等要素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该县在中五井村打造了太行电商小镇,引进阿里巴巴(太行)数字示范基地项目。目前,该小镇的首个项目——阿里巴巴AI人工智能大数据标注项目已完成落地,并吸纳300余名员工就业,有力促进了平顺县电商团队的成长壮大,全县电商小微个体超过500余家。2022年,平顺县电商网络销售额达2.8亿元,带动5.1万老区群众从电商中受益。
山西高科华烨集团发挥专业镇“领头羊”作用,立足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深耕LED产业,精研产品,自主研发集成封装新技术,用于IC和半导体封装工艺,在国内属于行业领先水平。
“十四五”期间,潞州区将依托山西高科华烨集团,规划上下游产业项目,形成LED光电信息完整产业链,力争“十四五”末半导体光电产业产值突破80亿元。
上党大健康医药专业镇年产值约50亿元,带动就业2600余人,主导产品有片剂、针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冻干粉、脂质体、微乳等,龙头企业为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接下来,上党区将把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加快医疗消费品下沉速度,以更多元化、更有深度的布局,联合更多合作伙伴汇聚成集产教研于一体的全市大健康产业集群。
以康养为主线,以北大医疗潞安医院为依托,以文化产业板块、健体产业板块、康养产业板块等为重点,发展康养旅居、滨水垂钓、体育赛事等产业,将侯堡镇建设成宜居、宜养、宜业、医养结合“四位一体”的特色专业镇。
长治市加速构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专业镇建设。2022年,长治高新区引进山西东明光伏单晶硅片、山西晶品光伏年产1GW拉晶项目,以及环球晟科光伏配件生产制造、成鑫电力太阳能光伏板制造、远景能源大规模储能电站等光伏产业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光伏产业向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泽州县铸造业历史悠久,积累了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全县铸造生铁产能132.7万吨,是发展铸造产业的宝贵资源。全县铸造产能363万吨,现有铸造企业88户,主要产品有球墨铸管(上水管)、灰铸铁管(排水管)、管道连接件、市政铸件、汽车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铸件。
阳城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距县城不远的后则腰村是历史上有名的“陶瓷村”,素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的美誉,目前已形成以建筑瓷、日用瓷、工业瓷、琉璃制品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该县立足陶瓷琉璃产业传统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全产业链培育,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质企业扶持培育,推动专业镇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做响品牌。
近年来,高平市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积极兑现落实生猪产业奖补政策,做足生猪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全力推动生猪产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由优变智,2022年,生猪出栏85万头,居全省第一;生猪屠宰38.8万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高平先后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的种猪繁养基地、全省唯一国家核心育种场、国家种公猪站。
潞绸手工织造是高平重要的产业支撑,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高平以吉利尔潞绸集团为龙头,以潞绸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潞绸园升级改造,打造集蚕桑农业、康养文旅、潞绸文化、传统婚俗等产业为一体的潞绸专业镇,叫响以“多彩丝绸”为代表的“彩”色品牌,为全市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高质量发展助力。
近年来,高平市将大黄梨全产业链作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总结推广了老梨树提纯复壮、标准化种植技术,扩种大黄梨3万余亩,拨付专项资金引导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挖掘历史渊源,传承传统加工技艺。
目前,高平境内百年树龄以上的黄梨树达6万株,全市发展黄梨5万亩,开发系列产品20余种,现已逐步形成大黄梨产业链。
截至2023年4月,全县各类中药材野生抚育和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40.1万亩,中药材种植业年产值突破5.28亿元,成功招引九州天润公司、山西兰花等15家龙头“链主”企业落地生根。同时,该县大力实施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功能区——陵川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
目前,陵川各类中药材经营主体达500余家,相关产业覆盖全县所有乡镇、70%以上的行政村和5万多名群众,农民人均药材收入突破3000元。
沁水养蜂规模占晋城市的50%、山西省的20%。2022年,全县共培育蜜蜂养殖及蜂产品加工销售经营主体300余个,其中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个,蜂产品经销户20余个,养蜂100箱以上的家庭蜂场(规模养殖户)200余个,全县蜂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目前共带动本地约3000人就业,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沁水县是晋城市养羊大县,历史上就有养羊的传统习惯,“沁水黑山羊”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该县围绕黑山羊产业园区建设,编制了沁水黑山羊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黑山羊种羊场、黑山羊繁育中心并投入运营。2022年全县黑山羊养殖户500户,黑山羊出栏14万只,年产值1.7亿元,安排就业15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6000多户。
泽州山楂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是全国八大红果产地之一。龙头企业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开发了以山楂红酒为主体独具特色的庄园酒,开发产品有6度情诉山楂甜酒、8度山楂情缘、13度山楂干红、42度和54度山楂白兰地等,被誉为 “太行山中的红宝石”,现已具备年产5000吨山楂红酒的生产能力。
蚕桑产业是阳城县农民就业增收的主导产业。科技创新方面,该县通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工程,全县优良桑、蚕品种推广率达100%,形成了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和重大技术创新推广的整体合力。该县先后完成了蚕桑科技孵化中心、蚕桑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园、果桑基地等项目建设。
据统计,2022年,该县共发种3.56万张,实现蚕茧产量167.7万公斤,蚕茧收入8830万元,蚕桑综合产值3亿元;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占全市总量的90.7%,占全省总量的86.8%。
襄汾县有制作古典家具的历史传承,式样以明清家具为主。截至2023年2月,该县有生产企业3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
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公司是襄汾县规模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古典家具制作企业,也是襄汾县晋作古典家具专业镇的龙头企业。30多年来,该公司从收藏散落在民间的明清家具到继承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从修理明清家具到仿制明清家具,再到以珍贵木料为原料制作家具,不断挖掘、传承、创新晋作家具的历史传统和制作工艺。
侯马建设中医药康养专业镇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地黄、茵陈、半夏、远志等道地药材品质优良。侯马及周边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山西省占比近40%,产值占比高达77.3%。中条山林下近300万亩野生中药材也是建设中医药康养专业镇的重要资源。
链主企业旺龙药业先后整合6家国营药企,现拥有片剂、丸剂、颗粒等400余个品种。此外,侯马还拥有3家现代制药企业、2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家中大型医药商贸企业、3家康养机构、30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等。
作为霍州传统民俗文化瑰宝的霍州年馍,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传统老酵头制作工艺,多曲并用,自然兼香,由玉米、糯米、豌豆、黄豆等多种杂粮合理配比,通过传统蒸煮、暴晒等方法混合发酵,最大程度激发谷麦的香气。
截至目前,全市从事年馍生产加工的作坊、企业有120多家,2022年,年馍产量2000万公斤,产值1.5亿元。这些作坊和企业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村群众就业务工渠道,也拓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乡宁县资源禀赋、紫砂陶和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该县围绕特色轻工(戎子酒庄酿造葡萄酒和紫砂小镇紫砂陶系列产品的生产)、特优农业(葡萄种植、云丘山有机小麦、琪尔康翅果种植等)和文化旅游(云丘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戎子景区、紫砂陶小镇等),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轻工专业镇。
紫砂陶系列产品有100余款,戎子酒庄葡萄酒已研发出六大系列、20余款产品。专业镇目前共入驻企业45家,年产值4.3亿元,带动从业人数达10000余人。
立足国内外压缩机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较高等优势,依托华翔现有制冷压缩机零部件行业龙头的产业基础,加大研发投入,攻克白色家电压缩机总成的技术难题,围绕以白色家电压缩机为主要产品的家电产业链,重点实施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华翔(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及山西华成攒碳循环科技公司合资项目,形成全产业链布局融合发展。
尧都精密铸造专业镇位于尧都区东部大阳镇境内,依托高新区大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设立,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现有工业企业11家、规上企业6家,拥有铸造产能55.5万吨/年。2022年实现产值48亿元,销售收入55亿元。产业工人达3000余人,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
专业镇内主要有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山西东方恒略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山西恒安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盛泰源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氢能专业镇立足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山西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晋南钢铁集团“钢焦化氢”联产模式,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大“制—储—运—加—用”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储氢合金等核心材料产业,重点推动300MW光伏“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及配套1GW储能、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实施,利用绿电储能制氢、焦炉煤气生产蓝氢,同时加快推动覆盖城市公交、市政作业、城市物流加氢需求的加氢网络建设。
近年来,汾西县不断完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布局肉鸡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截至2023年3月,建有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95栋,年产1.86万吨的长晟科贸熟食调理加工厂,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厂,年屠宰2000万只肉鸡的屠宰加工厂。肉鸡产业已成为汾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该县出台《汾西县促进肉鸡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底,肉鸡专业镇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或超过市级专业镇认定标准,带动就业创业、赋能富民强县。
吉县立足苹果主导产业优势,重点实施吉县苹果高质量发展暨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及科技攻关,提高本地苹果在全国的辨识度及竞争力,构建吉县苹果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存储、加工等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吉县苹果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4月,隰县玉露香梨面积发展到38万亩,“隰县玉露香梨”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畅销国内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2022年,全县玉露香梨挂果面积11万亩,果品总产量1.2亿斤,产值4.8亿元,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成为助力农民走向增收致富之路的“主力军”。
混凝土外加剂是万荣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历经40余年发展,现已形成遍布国内外、从业8万人、642家企业、600万吨产能的产业规模。目前,县内企业共93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主要生产以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为代表的100余种产品,年产量100余万吨,规上企业年产值25亿元,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主要集中在翟店镇辖区。到2022年底,翟店镇印刷包装企业发展至108家,形成了废旧纸板回收—再生造纸—设计制版—多色印刷—制板制箱—附件加工—质量检测—仓储物流—轻工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三大系列(农副产品、工业品、精致礼品盒)500余种印刷包装产品,年产值25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数8600余人。
专业镇企业基本已实现研发中心全覆盖,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家、市级4家。
永济市围绕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打造城西街道机电制造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三横三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山西省三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山西省第二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山西省创新创业基地、山西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玻璃器皿产业是闻喜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占全国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能的40 %,目前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县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70余项,拥有宏伟玻璃、闻玻、喜汇达、易盛荣、泰和盛等20个商标名称。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渔药企业51家,占全国专做渔药企业近七分之一,其中49家已通过新版GMP认证,取得兽药批准文号1500多个,辐射全国所有水产养殖区域,从业人员4000多人。2022年全县年产渔药2.2万吨,产值5.12亿元,产值占全国渔药市场近10%。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水泵产业就开始在安邑、解州起步,发展到今天,全区共注册水泵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0家,大多集中在解州镇,带动就业12000人,年总产量25万台,产值18亿元。
盐湖区水泵产业已从生产单一的井用潜水电泵产品,扩大到多级离心泵、污水泵、矿用泵、消防泵等200多个品类2000多个型号,主要面向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地,潜水泵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